欢迎访问武夷山金骏眉官网,喜欢红茶就是这般任性!

网站地图

武夷山金骏眉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茶叶百科 > 茶叶文献 >

生态茶园病虫控制的一些原理和方法

时间:2018-04-06 19:52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生态茶园病虫控制一些原理方法

1 茶园病虫生态控制的基本原理 茶树是一种多年生灌木型作物,它植株不高,树冠密集,树幅宽大,四季常青。一经种植可连续生产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在现行的栽培管理条件下,新植的茶园几年就可封园,形成树冠茂密郁闭、小气候变幅较小的特殊生态环境,且比较稳定,使得茶园中的生物群落结构(包括有害生物和有益生物)较其他生态系统复杂,生物种类和数量要丰富得多,在年度间也较平稳,不同种的种群数量虽略有起伏,但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能保持相对的平衡。三“R”问题(残留量Residue、抗药性Resistance和再猖獗Resurgence)越来越突出。同时茶树是叶用作物,农药直接喷洒在采收的芽叶上,且采摘批次频繁,生产季节5~7天就可采摘一个轮次,采下的芽叶不经任何洗涤就加工成干茶饮用。因此,保持茶园良好的生态环境,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乃至不使用化学农药就成了当前茶园病虫防治的主攻方向。 茶园病虫生态控制的原理就是在了解茶园这种特殊生态环境中有利和不利因素的基础上,按照生态学的基本原则,从病虫害、天敌、茶树及其他生物和周围环境整体出发,在充分调查、掌握茶园生态系统及周围环境的生物群落结构的前提下,研究各种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的联系;掌握各种益、害生物种群的发生消长规律及相互关系;全面考虑各种措施的控制效果、相互联系、连锁反应及对茶树生长发育的影响,充分发挥以茶树为主体的,以茶园环境为基础的自然调控作用。

  2 茶园病虫生态控制的实践和主要成效。10多年来,从调查南岳茶场的生态环境、生物群落结构入手,掌握了全场茶园及周围环境的各类植物、茶园杂草、土壤微生物、茶园病虫及天敌的种类与发生情况,害虫? ? 天敌亚群落的时、空格局,主要病虫害的年消长规律等。经过生态控制逐渐恢复了茶园生态系平衡,将危险性病虫较好地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 国营东山峰农场地处武陵山区,现有茶园面积420ha,是一个较大型的茶场,是湖南省的定点绿茶出口基地。由于茶园大面积种植,生态环境遭到了较严重的破坏,病虫为害猖獗,农药使用量逐年增加,茶叶中农药残留量普遍偏高,严重影响了茶叶销售和出口。1987年起与该场重点研究了茶饼病、茶白星病、垫囊绿绵蜡蚧的发生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经过植树造林、种植防风林、茶林间作、茶果间作等措施,改善了环境;应用生态控制方法减少了农药使用量,使杀虫剂减少了70%,杀菌剂减少了45%,茶叶中农药残留量大幅度降低,产值增加了81%,1990年获“湖南省农业丰收奖”。 这两个茶场经过生态控制后取得了明显的三大效益,尤其是茶园生态平衡逐渐得到了恢复,茶园天敌种类与数量逐年增加。茶园的大气、土壤、水质经湖南省农业环境监测站监测,大气达到了国家制定的GB3095-82的一级标准。茶园土壤和灌溉水质均符合GB5084-85的一类要求。所产茶叶均达到了无公害、无污染、安全、优质的标准。东山峰农场生产的绿茶于1990年9月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授予“绿色食品”质量商标,成为全国第一个茶叶“绿色食品”,1991年该场又被农业部审定为全国第一批“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南岳茶场生产的系列云雾茶也于1994年授予“绿色”食品质量商标。 近几年来,茶园病虫生态控制和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在全省各地得到了普遍推广。每年节约农药成本和用工费均在200万元以上,极有效地制止了滥用乱用农药的现象,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次数与使用量,降低了茶叶中农药残留量,改善了茶园生态环境,使我省成为全国获得国家审定的茶叶“绿色食品”最多的省份,极大提高了我省茶叶的销售声誉与竞争力。

  3 茶园病虫生态控制的主要技术措施。经过这些措施,可消灭大部分越冬虫源,减少越冬以后的病虫基数。总之,越冬期是茶园病虫防治的大好时机,此时不采茶,劳力充足,病虫处于休眠状态易于清除,不会影响天敌的生存,不会污染茶园环境,是全年中病虫综合防治的关键,真正体现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茶园病虫生态控制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对策,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比如茶树本身的抗病虫能力、机制,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茶园生态系统内部的物流、能流、信息流,各种管理措施的协调等,都需要进一步由定性向定量发展。茶园病虫生态控制在国内研究不多,还有更多的工作有待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