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夷山金骏眉官网,喜欢红茶就是这般任性!

网站地图

武夷山金骏眉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武夷山新闻 >

龙门镇走出三位全国侨联主席

时间:2018-04-06 17:57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编者按 中国侨联成立至今已产生九届领导人,在九届主席中,有三人祖籍为我县龙门镇。这三位侨领分别是第一届侨联副主席、第二届主席庄希泉,第四届侨联主席庄炎林,第八、九届侨联主席林军。这在全国乡镇一级的侨乡中是绝无仅有的。本报今期推出这三位侨领的简要事迹,以飨读者。

第二届主席庄希泉

龙门镇走出三位全国侨联主席

庄希泉,祖籍龙门镇榜寨村,其祖父庄登山于清末迁往厦门谋生。庄希泉1888年生于厦门,18岁到上海任庄春成商行经理,在上海投身革命。辛亥革命爆发后,上海成立军政府缺乏军饷,他受命率募饷队赴南洋募饷,并在槟榔屿加入同盟会。

1912年,孙中山命沈缦云筹办中华实业银行,沈缦云请庄希泉再下南洋,募股成立中华实业银行,庄希泉任南洋总分行协理,后再下南洋在新加坡创办中华国货公司推销国货,并创办南洋女子师范学校,后改名为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学,至今已100周年。

1920年,英殖民当局推出《海峡教育条例草案》,对华校施加限制,企图泯灭华文教育。庄希泉发动并领导震动马来半岛的反苛例斗争,后被捕入狱,关了三个多月,聘请律师告新马总督,胜诉获释,但过后再次被捕,并遭驱逐出境。

庄希泉回国后继续开展教育救国,在厦门和夫人余佩皋创办厦南女子中学。“五卅”惨案发生后,他在厦门组织外交后援会,发动罢课、罢市,抵制日货。日本驻厦门领事馆制造借口将他拘捕监禁于鼓浪屿日本领事馆地下监狱,后押送台北判刑,经多方营救获释,却不准其返回中国大陆。庄希泉设法潜逃回福州与余佩皋会合,继续开展革命工作,随后到菲律宾创办《前驱日报》,宣传反蒋抗日;1934年,回厦门省亲,遭国民党逮捕,经多方营救获释。

抗战开始后,庄希泉奔走于菲律宾、香港、上海等地,开展抗日活动。他在香港主持福建抗日救亡同志会,救济难民,创办建光学校、立华女中,直至香港沦陷才迁往广西桂林。当时广西地下党遭受破坏,党组织迫切需要经费,庄希泉与儿子庄炎林(中共广西第二政治交通联络员)等设法把在香港的家产抢运回内地,变卖捐给党组织。

抗战胜利后,庄希泉返回香港,后重返新加坡创办捷通行,经营汇兑、进步电影及进出口贸易,借此掩护革命同志。他在香港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建国前夕,他受中共中央委托,作为中共中央特使飞赴新加坡,面邀陈嘉庚回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

新中国成立后,庄希泉任中侨委副主任,与何香凝、陈嘉庚、廖承志等侨界领导人一起,为开创新中国的侨务工作而竭尽全力。为广泛团结归侨侨眷和侨胞,他提议建立侨联组织。1956年,中国侨联成立,陈嘉庚和他任正副主席。1961年,陈嘉庚逝世后,庄希泉任代主席。

作为新中国侨务工作主要领导人之一,庄希泉深入侨乡,接待侨胞,组团出访,安置归侨,为发展侨乡生产、维护归侨侨眷和侨胞的合法权益作出卓越贡献。1978年,他以90岁高龄在第二届全国侨代会上当选为第二届侨联主席,为侨界拨乱反正、侨乡文明建设、侨联组织恢复、健全和发展倾注心血,致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历任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我县首位进入国家领导层的归侨乡亲。

庄希泉以95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前,他曾多次申请入党,但因革命斗争紧张、联系人突然撤走而被搁下来;建国后,再申请入党,党组织认为他留在党外更有利于团结海外侨胞,因而未能实现入党愿望。1982年,他第四次提出申请,党中央很快就批准了,并免预备期即作为正式党员。

1988年5月14日,庄希泉在北京辞世,享年100岁。作为著名的爱国侨领,在长达一个世纪岁月中,庄希泉以“永爱中华,此志不渝”自勉,从一个旧民主主义革命者发展成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关心国运,追求光明,为革命奉献一切;他光明磊落,仗义执言,处处为归侨侨眷和侨胞着想;他求是务实,作风优良,经商、办报、建校、从政数十年,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深受归侨侨眷和侨胞的爱戴,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第四届主席庄炎林

龙门镇走出三位全国侨联主席

庄炎林,庄希泉的嗣子,1921年出生于上海。他从小就跟随父母在上海、厦门等地奔波,后侨居新加坡、马来亚,1935年回国,先后在厦门、上海、桂林就读中学和大学;16岁在上海参加革命,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在广西参加学生军赴桂南抗日;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共广西省委干训班党支部副书记、广西大学党支部书记、广西省委交通联络员、中共柳州地区负责人、梧州特别党支部书记、桂林市委书记等职。

抗日战争期间,庄炎林在广西、广东开展地下工作,参加游击战对敌战斗。抗战胜利后,任上海《华侨通讯社》记者、上海《经济周报》编辑、上海各界人民团体联合秘书处负责人和地下党报纸《上海人民报》总编辑。

上海解放后,庄炎林受中共华东局组织部部长、福建省委书记张鼎丞之命,任上海知识青年随军南下服务团招生办主任,负责招收上海知识青年及学生,从报名的1万多人中选拔6000多人,其中3000多人组成西南服务团,随刘邓大军解放大西南,2500多人组成南下服务团,随三野十兵团南下解放福建。

新中国成立后,庄炎林历任福建省青年联合会主席、青年团福建省委书记、中共福建省委文教部、宣传部副部长、闽江水电工程局党委第一书记、南平地委书记等职,曾两度下放到重点侨乡晋江县任县委第一书记和县革委会主任。1970年,被下放到邵武县山区插队落户,后任农场党委书记、场长、公社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

1974年,庄炎林调到国务院对外经济联络部,被派出国任中国驻坦桑尼亚经济代表,负责包括我国援建长达1968公里的坦赞铁路等几十个经济援建项目,在场中国专家和技工最多达16000多人。因条件艰苦,疾病流行,又缺医少药,我国援建人员中有上百位同志献出宝贵的性命。历时三年多,庄炎林咬紧牙关,坚持到完成任务才回国复命。

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庄炎林任刚成立的中国旅游总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兼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副总经理。他以建设旅游饭店作为引进侨资、外资的突破口,在担任国家旅游局领导期间,经他谈成功的侨资外资合作的大中型项目达数十个,包括北京建国饭店、长城饭店、兆龙饭店、丽都饭店,南京金陵饭店,上海虹桥饭店、华亭饭店,广东中山温泉宾馆,广州白天鹅宾馆、中国大酒店、花园大酒店等。

1981年,庄炎林任国务院侨办副主任兼中国旅行社总社社长;1988年,调任中国侨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主持工作;1989年12月,第四次全国侨代会上,当选为第四届侨联主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