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夷山金骏眉官网,喜欢红茶就是这般任性!

网站地图

武夷山金骏眉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茶叶养生 > 健康经验 >

老茶人葛长森品读金陵茶文化

时间:2018-03-19 13:57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永远有品头,永远品不到尽头。葛长森,这位爱茶老人在他70岁寿辰之际,给自己送了一份大礼:出了一本有关茶的书,《金陵茶文化》。这本书用纯理论的方式记载了南京的茶发展史,主要内容包括:石城山水、建康茶事、栖霞茶缘、江宁茶萃、雨花茶韵、秦淮茶馆、白下茶市、金陵茶俗、南京茶艺、咏茶艺文等。

送给自己的70岁寿辰之礼

葛长森,地地道道的南京人,身上有着典型的江南人的秀气与才情。

据葛老说,出这本《金陵茶文化》书是他多年的宿愿。年轻时,葛长森在地方供销社供职,工作中时常接触到茶,时间久了,便爱上了喝茶。“我的工作地点旁边就有个茶厂,没事就去看看。”葛老说,兴趣使然,他开始学习茶、研习茶。上个世纪80年代,他的多篇有关茶的论文陆续发表在国家级、省级报刊上,其中包括《戏声茶影里的近代秦淮茶馆》等,受到很多读者关注。

也是从那个时候起,葛长森有了写一本有关饮茶文化的书的想法。但是他当时还在高校任职,一时无暇继续写作,出书便成了葛老的一大憾事。

一直到了退休,葛老的业余时间多了,便又重新想起写作的事情。“年纪大了,精神不应该衰老,应该有一块自己去‘耕耘的土地’。”葛老说,再研究茶对他来说相当于“重操旧业”。查阅资料、到茶厂调研、与茶商探讨,葛老退休后的生活充实而忙碌。

“我不会用电脑,都是用手写。”葛老说,他习惯在卡片纸上写字,为了出这本书他一共写了1000多张卡片纸。手写好了再由上高中的孙女打在电脑里,“这本书也有孩子的功劳。”葛老说。

退休距今已有10年,今年葛长森70岁。在这本书的后记末尾,葛老署名:2013年1月6日。“1月6日是我的生日,这本书就是我送给自己的70岁礼物。”葛老笑着对记者说。

李白曾写诗称赞金陵茶文化

虽然年届70,满头银发,但葛老精神矍铄,尤其谈起茶来口若悬河,让人不禁随着他的思维游走在南京茶的历史长河中。

“南京最早的茶起源于三国。”葛老说,在东汉末年,吴国后主孙皓得帝位后,及时行乐,穷奢极侈。他不满足于祖父孙权已建的皇宫太初宫,大兴土木建成了更为宏伟的昭明宫。有一次,孙皓在宴会上强行规定在座的人至少都得喝酒七升。孙皓的宠信韦曜,不会喝酒,酒量不过二升。孙皓就暗中赐他用茶代酒。“‘以茶代酒’的故事就是这么来的,这也说明,在东汉末年,南京已经有了茶。”

写南京茶的诗人也有很多,李白就是一位。李白曾作《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其中写道:“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葛老说,李白这首诗是他晚年所作的一首答赠诗,除“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诗句还有点浪漫主义色彩外,其余诗句基本上是写实。“恰恰是这个写实,显示出了这首诗在茶文化中的文献价值。”

记者了解到,李白对有着六朝文明的金陵情有独钟。他一生给后世留下900多首名篇佳作,其中咏叹金陵的诗作就有100多首。《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是李白一生中唯一的一首茶诗,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首以名茶为题的茶诗。“这首诗是在栖霞山写就的,李白为金陵茶文化增添了光彩。”葛长森说。

南京茶文化鼎盛时期是民国

在南京的历史上,茶文化发展最鼎盛的时期是民国。“戏曲是用茶叶浇灌起来的一门艺术。”葛老说,茶馆里茶客边吃茶边看演戏,茶馆因此也被称为“戏茶园”、“戏茶厅”。清末道光皇帝国丧期间,全国各地戏园禁止开锣。至咸丰三年,服丧已有2年多了,梨园中人因没有演出生活异常困难,这时有人动脑筋,把戏园改成茶园,对官场只说是吃茶的地方,而里面既有茶喝,也有戏演,以作掩耳盗铃。

“第一家茶园成功了,第二家第三家就都成功了,茶园成了演出场所。”葛老说,到了清末民初,秦淮画舫游弋河中,到了夜晚,卖唱的歌女坐在小船上游荡,向画舫里的游客递曲目单,如果游客点了曲目,歌女便站在小船上演唱。